那么艾滋病的传播是由于医源性感染造成的吗?

2019-11-10 艾友网

1999年,美国新闻记者爱德华·胡珀出版了一本名为《河流》的书籍。在这本书中,爱德华·胡珀向人们披露了40多年以前艾滋病是如何通过接种小儿麻痹疫苗开始在人娄中倍播的。

20世纪50年代末期,位于美国费城的威斯塔研究所曾经使用黑猩猩的肾脏生产了几批小儿麻痹疫苗。在1957年至1961年之间,这些疫苗被用于预防接种。据估计,大约有100万非洲人接受了接种。爱德华·胡珀断言,艾滋病就是从此开始在人类中传播的。

但是,爱德华,胡珀的断言遭到了一些科学家的驳斥。两位曾在威斯塔研究所从事过非洲疫苗试验的科学家否认他们在生产疫苗的过程中使用过黑猩猩的器官组织。

2000年2月威斯塔研究所宣布,称其找到了当年生产的疫苗样本。接着,该研究所请英国、法国、德国的同行对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没有发现任何黑猩猩或是HIV的踪迹。在随后进行的第二次分析中,研究人员在样本中发现了短尾猴的肾脏细胞。但是短尾猴并不被SIV(猴免疫缺陷病毒)或HIV感染。

2006年5月26日美国《科学》杂志等多家媒体报道:在首个艾滋病病例出现25年后,科学家已证实导致艾滋病的HIV事实上起源于喀麦隆的黑猩猩。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在非洲茂密的热带雨林中开展了长期艰苦的工作。他们通过各种办法搜集了大量新鲜的黑猩猩粪便,最终在分析了超过1300份样品后得出上述结论。

由于黑猩猩在野外往往群居于不同的地域,通过研究这种动物的粪便中的抗体和基因成分,科研人员能够找到每一头携带艾滋病病毒的黑猩猩。调查结果发现,有些黑猩猩种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达35%,也有些黑猩猩种群根本没有携带艾滋病病毒。最终,科学家得出结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黑猩猩生活在喀麦隆南部地区,这些动物的基因表明它们有“共同祖先”。

随着对艾滋病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在不同的灵长类动物身上分离到类似于HIV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SIV同HIV在基因大小和组成上基本相同,但是SIV在其自然宿主猴体内并不引起任何疾病。可是,当把从自然宿主体内分离到的SIV接种到非自然宿主猴时,将会导致类似于人类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症状。例如,将从佛罗里达长尾猴分离得到的SIV接种到恒河猴时,经过一段临床潜伏期后,恒河猴会出现类似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如腹泻、体重下降、CD4和CD8细胞比例失调等。人们还发现在野生的非洲绿猴体内分离到的病毒相互间的遗传变异非常大,并且这一变异与不同种属猴的进化关系相一致,提示猴免疫缺陷病毒已在猴体内共同进化了相当长的时间。所有这些研究都提示人类的艾滋病病毒可能是通过不同种属间交叉传播的形式从灵长类传播到人。

科学家们仍未能弄清楚SIV是如何从灵长类传播给人类的。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很可能是喀麦隆农村有人被感染病毒的黑猩猩咬了一日,或是在宰杀黑猩猩时,不慎感染病毒。于是SIV在人体内变异,演化成HIV并传染给他人。最重要的是,这种病毒对人类来说明显更致命,而黑猩猩感染SIV -般没有什么大碍。

2015年多国科学家陆续研究报道,艾滋病病毒已知的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病毒毒株的所有源头。已知艾滋病病毒毒株共有4种,分别是M型、N型、O型、P型,每种各有不同源头,其中传播最广的M型和N型早已证实来自黑猩猩,但较罕见的O型和P型则一直未能证实源头。研究员透过分析喀麦隆及邻近地区的黑猩猩及大猩猩基因资料,终于证实O型和P型均是来自于喀麦隆西南部的大猩猩。全球至今只有两宗P型病,例,O型亦只有10万人,主要集中在中西非。

艾滋病最初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人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杂志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患者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6月6日,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了一名美籍阿根廷游客,患者病情危重,收治住院后救治无效死亡,经查,其病因为艾滋病,这是我国国内报道发现的首例艾滋病患者,表明艾滋病已经传人中国,从而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因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艾滋病试纸在线订购:艾滋病试纸,咨询手机及微信:1310066282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