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意义

2019-11-22 艾友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提前,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更多的青年人进入高校深造,婚育年龄推迟,导致“性待业期”的延长,同时随着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西方文化的接轨与交融,性意识的开放、性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有低龄化和发生率上升的趋势。但大学生尚不具备良好、稳固的性交往条件和环境,并且因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缺乏而导致的未加保护的不安全性行为,使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性病和艾滋病的威胁。

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改,解除了在校大学生的结婚禁令,在体现法律人性化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向高校学生如何理性抉择学业和婚育提出了挑战。

大学生普遍性知识岔弓-爱龄县通过“自学”或无师自通。主要通过同学朋友方间聊天相互获取性知识,而从影视文学作品和网络等不正规渠道学习的则排在第二位,从父母和学校获得性知识的则名列最后。大学校园内的爱情常常在遇到性问题时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帮助,这是很多校园恋人的困惑。大学校园内的性教育,远远落后于学生们的需要,甚至是一个似有却无的“灰色地带”。

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性行为开始的低龄化、性伙伴有增多趋势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均可能伤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增加感染AIDS风险。因此,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深远意义,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高校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

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对HIV/AIDS知识的正确了解。某高校不同学历师生AIDS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19. 81%不知道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40. 01%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38. 76%对HIV/AIDS十分恐惧。

另一项调查显示,75.5%的医学大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25. 5%的大学生认为自慰可感染AIDS;48. 0%和18.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注射疫苗和口服预防性药物能预防HIV感染者在一起传染AIDS,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HIV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同时还有93. 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教育进一步获得AIDS相关知识。这些说明高校学生对AIDS有着许多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对AIDS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加大高校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是减少大学生传染AIDS风险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活动环境之一,也是学生接受教育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学校有完整而系统的教育体系和资源,可以很方便地将艾滋病预防教育整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艾滋病试纸在线订购:艾滋病试纸,咨询手机及微信:13100662828

相关阅读